Club house主持筆記|孩子能自律,父母不焦慮  (啟發孩子的內在動機) |醒醒女孩們

IMG_5015

今日Club house又是收穫滿滿!

感謝許多夥伴們的參與

讓大家在教養的路上不孤單、彼此打氣!

 

以下是今日的筆記整理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題目:孩子能自律,父母不焦慮  (啟發孩子的內在動機)

主題:
1孩子的壓力。
2.課題分離。
3.自然結果與邏輯結果。
4.如何啟發孩子的內在動機?

 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我們要練習自我察覺 ,那你是否有忽略孩子感受?

 

你有察覺到孩子的壓力嗎?

孩子是否有因無法符合媽媽的期待而感到氣餒?

 

三寶媽問:孩子之間有相處之間的壓力?

老師:當孩子在引起你注意的時候,你的內在感受?

三寶媽:無奈~

老師:可讓孩子輪流說,並讓彼此討論。

討論完後,在跟媽媽說怎麼處理

 

「手足競爭是歷程,但我們要教導的是如何合作」

導向彼此合作,將孩子們看成為一體

 

孩子的壓力有三種:

一、正向壓力:感受到壓力

例: 考試 比賽

 

二、可容忍的壓力:挫折 責備

例:處罰 被罵 父母吵架

 

用「傾聽」的方式跟孩子說:你會不會覺得難過?生氣?

去陪伴孩子的壓力

讓孩子感受與理解我們的關心,避免說教

 

青少年的孩子,會不喜歡我們說教,我們就避免

只要陪伴他就好

 

若孩子願意跟我們講,切記,不要教他

只要同理他就好

例:喔~原來是這樣子,還有嗎?

孩子說得越多,越能把壓力卸下來

 

青少年,會受同儕影響,若願意跟我們說,與我們分享同儕問題,我們該開心,不要加入我們太多的想法

聽聽他的想法,問問他的感受

詢問如果是他,他覺得如何?會如何處理?

 

三、毒性壓力:

例:每天在學校被老師罵、 爸爸媽媽每天吵架、 每天被同學欺負|霸凌

避免孩子有毒性壓力

 

壓力的解藥:

一、掌控感:

讓孩子從心裡認為事情是自己要做的

讓孩子自己決定

 

二、能力提升

不是教他,而是給他勇氣

例:「我們」來試看看

讓孩子覺得媽媽跟我是站在一起的

 

很難?「我們」來試試

 

三、運動:

有規律的運動

 

「察覺自己與孩子的情緒

先處理自己煩躁的情緒」

 

忍耐不要去涉入「孩子的掌控感」

是什麼樣的原因,孩子沒有想要把成績弄好?

聚焦在孩子這個「人」而不是聚焦在問題

例:你滿意嗎?你會想把成績考好嗎?(關心的傾聽與詢問)

 

若孩子年紀較小掌控力較弱?而老師給壓力?

☆注意:當孩子覺得他很好,他會做的更好

例:寫字_容易引起孩子的挫折

大人容易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

要記得,學習是歷程,不是結果

 

在過程中,找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

例:

「哇~你這幾個字好漂亮呢!媽媽覺得寫得很好」

 

「你覺得寫不好唷?那要怎麼寫得好呢?」

 

✖︎注意:不要去擦孩子寫的字,要擦讓孩子自己去擦

訓練都是技巧與歷程

不要讓他覺得很挫折,而是要讓他覺得很有能力的

記得在過程中找出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來鼓勵

 

課題分離:

你的孩子目前讓你感到困擾的行為是?

 

二歲,一直挑戰?

二歲,正在探索,一直嘗試可摸得到看得到的,敏銳性強

越能引起我們注意的事情,越想要做

說不可以,而帶著他們,我們可以來做什麼

 

例:

「不可以丟人」,不可以被忽略了,而只聽到丟人

 

議題:誰該為上課遲到負責任?

是孩子,不是家長

不是我們幫他處理事情,應是如何給孩子勇氣讓他能夠自律

 

跟孩子一起訂立規則,訂立你同意他也同意的

討論他可以決定與解決的方式

(可透過家庭會議的方式)

 

若隔天,他失敗了,要不要責備?

不要責備,事情失敗與人失敗分開,

做不到我們明天再繼續就好

例:哇~我們今天沒有達成任務,我們明天再來!我們再挑戰!

 

若孩子不能吃冰,可以吃什麼?

找一個取代的東西

 

我們跟孩子一樣會有挫折感,

孩子腦神經還在發育對挫折感反應很敏感、很直接

不要教他怎麼做,而是同理並讓他思考

不要加重挫折感那嚴重的事情

讓他覺得沒關係,我們在努力就好

耐挫力與韌性會越來越好

👉🏻耐挫力與韌性能力的培養,重點在於他能夠感受到父母親對他的支持

 

你不要孩子做「某件事情」

例:你不要他看電視!那他不要看電視他能做什麼?

 

當孩子做錯事,與另一伴觀點不同

不要去講道理、說教,也不要拿出教養書說的知識

會將另一伴對教養會越推越遠

去理解當下他看到事情的感受

例:你看到這樣你好像很生氣,你覺得很不應該?

先用傾聽,同理他的感受

 

先處理孩子還是另一伴?

情緒穩定後再說再溝通。

盡量彼此同理

 

老么通常會用更激烈的方式來處理事情,因他有競爭性(本能)

 

課題分離

不要處理太多孩子的事情,孩子會覺得氣餒

來自於,媽媽好像不相信我有能力處理自己的事情

孩子會沒有勇氣處理自己的事情與失敗

家長應陪在他旁邊給予勇氣,面對失敗

 

例: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

問:那你可以怎麼辦?

可以怎麼說?

不會說?「我們一起來練習」

 

不用太注重技巧,技巧可以一直變動

 

自然結果&邏輯結果

自然結果:

孩子要自己面對結果

例如下雨沒帶傘,他就要自己淋雨

 

當孩子越來越大,趨向使用自然結果

千萬不要說!「我不是跟你說過了媽?」

而是要表達同理與傾聽,感受孩子的感受

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同理,孩子舊能產生勇氣

 

邏輯結果:

與孩子一起訂出一個規則

例:孩子拿牛奶翻倒

✖︎:叫孩子去罰站是處罰

○:讓孩子自己處理翻倒的東西,而這樣是有因果關係的

以「溫和且堅定」的方式來處理

 

點數制度是否合適?

可以用,但不要一直用

可當啟動,但後面要做轉化

*解釋:孩子還小,不懂內在動機時,可用點數當啟動,引導孩子做事情

而當孩子漸漸長大,該轉換成孩子的內在動機,少用點數與獎勵

 

為何正向教養不建議點數與獎勵?

因會把它把事件與點數、獎勵連結,就像是為了獎勵而做

容易模糊焦點

如,將客廳掃一掃,應是為家裡環境好

將成績考好,是為自己負責

點數與獎勵會沖淡它的正向價值

 

點數、獎勵,容易變成操控孩子的手段

 

獎勵與懲罰,短期有效,但長期失效

懲罰會讓孩子內心反抗、認為不公平

 

獎勵可以帶來成效,短期可以立即驅動孩子做我們期待的事情。

懲罰會讓孩子因為害怕,而照我們的意思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。

 

父母的想法是要改正孩子的錯,但孩子的想法是什麼?不公平?

 

不要去打孩子!

忍不住,先轉換情緒,先冷靜下來

 

案例:有一個常被打的孩子

老師問孩子,當孩子被打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

孩子的想法是「好了沒?」

逞罰與打孩子沒有辦法達到教育的目的

 

問:那如果已經體罰孩子了呢?如何挽救?

答:事情已過,不要自責

 

當父母在打孩子時,透露二個訊息

一 你做這事讓我很生氣

二 生氣可以打人

反而變成以身作則,以暴制暴?

 

事情已過,現在開始我們努力就好!

 

當孩子做不好時,我們可以接住他的情緒

不用教他、不用指導、不用罵

接近他就好

 

自我價值

孩子如何看待他自己?

 

我們要看到孩子進步的地方

 

當孩子倍受鼓勵,就會覺得有價值

當他有能力可做到許多事、可幫助人,就會覺得有價值

 

來賓問題:為什麼不要用獎勵?

因獎勵是上對下的縱向關係

 

犒賞,可以用慶祝的方式來呈現

 

我們太強調結果,孩子會很害怕失敗

我們要看見中間的努力,鼓勵他做好的地方

 

來賓問題:無慮 他律 自律

我們父母扮演的角色是在旁鼓勵

給孩子勇氣,讓他自己做得到

 

他律:

我跟孩子一起訂出日常規範

不是媽媽叫他這樣做,而是孩子自己可以做

 

討論:孩子想要做什麼,帶他去做

盡量不要引導作業寫完可以看電視

 

寫字

剛開始不要寫太多,只要願意寫都給予鼓勵

不用規定量,他有寫都很棒!

可說:媽媽覺得你這幾個字寫得很認真、這幾個字很好看呢

 

情感連結是最重要的!

讓他連結,寫作業很好呀~我可以跟媽媽一起完成什麼事情

(讓孩子覺得跟父母完成事情是有趣的、有動力的!)

 

孩子容易覺得達不到父母的標準 孩子容易落入氣餒、放棄

所以當孩子一表現好,帶著孩子去看見他做好的地方

 

沒有一個孩子要讓自己不好

現在不好應該是內心感到氣餒

孩子現在不好,不是永遠都不好

他只是還沒學會

我們要要培養孩子的是持續的動力

 

來賓問題:零用錢議題

不要把零用錢當作是一種獎勵的方式,會扭曲價值觀

 

如何學會慾望與控制?

 

孩子有想買的東西?

跟孩子討論一星期要多少?

不要將獎勵金錢與事件綁在一起,也不要扣孩子錢

媽媽給的零用錢,跟表現沒關係

 

帶著孩子去做現金流量表

重點,不管他買什麼都不能反對!

我們可以用好奇與探索去問他

不然之後會隱匿,

不管他寫什麼我們都不反對,我們可以不認同,辦不反對、不出意見

 

 

 

以上是今日筆記整理

歡迎來Clubhouse一起聊聊~❤️

 

每週三 下午 3:00-5:00在Clubhouse「百秒塞奶」見!

我是主持人橘希!

感謝你們❤️

 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邀請你來當好夥伴❤️

「醒醒吧女孩們」Youtubehttps://pse.is/39e8sz

「醒醒吧女孩們」Facebook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keupbagirls/

「醒醒吧女孩們」Instagram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wakeupbagirls/

Clubhouse: @wakeupbagirls

關於作者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croll to Top